顾学龙、胡晨龙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2021年,全县建立沙河、西寨、湾子、墩子、平川等连片1000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1.2万亩。累计申报绿色食品51个,甘味农产品8个。着力推进废旧地膜回收、退化耕地治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全县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84.95%,尾菜综合处理利用率80.66%,实施退化耕地治理1.07万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综合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全县绿色生态农业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为进一步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2022年,全县立足生态、绿色、循环、高效,着力从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品牌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努力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幸福美好新临泽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政策引导,推动绿色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构建“4+1+N”产业体系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今年,县委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做精蔬菜产业、做优林果产业、做靓丝路寒旱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响绿色品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高标准新建智能设施农业、新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新取得“甘味”农产品品牌、新发展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等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增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活力。
二、优化顶层设计,构建特色布局。按照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全县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形成沿312线高原夏菜产业带、沿临平路设施蔬菜产业带、沿临板路特色蔬菜产业带、戈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同步推动以沙河镇五三村、化音村、西寨村、沙河村、新华镇新华村、富强村、平川镇五里墩村、三二村、三三村、芦湾村和蓼泉镇寨子村、墩子村、唐湾村等为主的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鸭暖镇、平川镇、沙河镇延路沿线的洋葱、辣椒、四季豆等蔬菜制种、加工蔬菜特色产业发展链条,着力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蔬菜产业集群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扎尔墩滩“三新一高”生态农业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园、戈壁农旅休闲园等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的支持力度,配套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园区绿色产品的产出能力,为全县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打造示范先行样板。
三、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多元发展。以推动农业生产企业“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为突破口,鼓励新合作百惠有限公司新建冻干、酱菜加工生产线1条,生产车间1个,金沙脱水蔬菜有限公司升级改造脱水蔬菜生产线1条,远致农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续建食用菌精深加工类休闲食品及罐头生产线一条,大力发展鲜蔬真空包装、脱水、蔬菜粉、果蔬脆片等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产销稳定衔接、利益紧密联结的绿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同时,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现有销售渠道与平台直播、网络带货有效衔接,更加直观的展示产品特色,用“线上直销+线下订单”打通产品销售从产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四、完善监管体系,促进品牌创建。坚持质量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产品生态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制定并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绿色食品规范使用农药清单》、《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等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引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用药施肥,真正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大农资生产企业、农资销售市场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把好源头总开关。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农药残留送检、抽检制度,完善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来源清晰、去向明确,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依据扶持政策,加大对新建名优品牌创建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名优品牌,主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甘味农产品品牌,2022年新申报绿色食品7个,“甘味”农产品5个,全县累计申报绿色食品58个,“甘味”农产品13个,有效推动了临泽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全县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五、践行绿色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持续实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项目,加强废旧地膜捡拾和尾菜治理工作,大力开展尾菜、废菜加工转化,深入推广尾菜高温堆肥、尾菜还田技术,促进尾菜的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环境质量。着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化肥减量增效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化肥农药“双减”生产模式,深入推进全县农药、化肥施用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引导农户加强生产水、肥、药使用管理,加快试点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
六、靠前综合服务,加快成果转化。加快全县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保姆式”的托管服务、“菜单式”的选择服务和“专业化”的精准服务,贯穿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需求,紧盯农产品生产关键节点,年内组织各类形式的培训、讲座、宣传52场(次)以上,培训人员2500人(次)左右,推动生产主体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迈入新提升阶段。立足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院地合作与交流,加大试验示范基点建设力度,建立大鸭村退化耕地治理综合示范点、沙河彩虹蔬菜暨新品种展示和标准化栽培综合示范点等特色综合示范点10个,开展不同肥效、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等试验7个,引进陇春30、陇春41等小麦新品种9个,华耐袖珍、倾世皇妃等高原夏菜新品种56个,引进小麦“浅埋滴灌”、“粮-粮”、“粮-菜”、“粮-经”作物间作、套种等新技术10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降解地膜应用等标准化生产技术8项,不断推进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持续向好,助力全县绿色农业持续向好发展。
bt365验证不通过_365bet官网下载_365bet体坛即时比分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31日